![]()
Jiang Shuiquan
- Personal Information
- Name (English): Jiang Shuiquan
- Name (Pinyin): Jiang Shuiquan
- School/Department: 会计学院
-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副院长
- Education Level: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Doctorate Study
- Business Address: 明德楼2004
- Contact Information: jiangshuiquan@ctbu.edu.cn
- Professional Title: Professor
- Status: 在岗
- Academic Titles: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
- Alma Mater: 重庆大学
team
Current position:
Home
> team
- Name of Research Group:
- 国家治理 与政府审计
-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
- 依托重庆市廉政与审计治理研究中心,以国家治理与政府审计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开展政府财政资金审计、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理论与实务研究。力争打造以下特色和优势:(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审计全覆盖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如何整合审计资源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审计;(2)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审计,主要研究政府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预算、决算和执行效率审计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在此过程中的应用;(3)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审计实践,主要研究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审计理论与现实问题。
- Name of Research Group:
- 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
-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
- 以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等平台为依托,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演化和经济后果研究为主攻方向,在一个制度演进的动态框架下,重新审视和检验公司财务政策的“中国特色”,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变迁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及其动态演化。包含以下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公司财务政策的实践:总体描述和典型案例”,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档案研究、典型案例深度调研和大样本问卷调查,在一个20年的时间窗口内考察和描述上市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的总体状况和动态演化;(2)“制度背景、制度演进和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机理和动因”,主要研究由制度环境、制度政策演进对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和动态演化的影响;(3)“国际化进程、本土制度力量与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即要从“外国投资者走进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两个视角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和动态演化问题;(4)“公司财务政策的经济后果”,主要着眼于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利益,研究内生于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公司财务政策的经济后果。
- Name of Research Group:
- 社会责任 与环境审计
-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
- 以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审计局、重庆市环保局等平台为依托,以环境审计尤其是跨区域、多部门、分层次协同的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科学、合理的审计理论体系。包含以下主要研究方向:(1)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环境与生态工程项目审计、环境保护资金使用和效益审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审计机制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确保长江经济带和库区工程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以及各项环境保护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并取得较好效益;(2)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污染治理与环境审计研究。在对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环境污染与环境审计的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从环境审计视角构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环境污染的驱动与制约因素、因果与条件关系等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地方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的动机、行为、责权利进行合作博弈与动态博弈分析,进而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探索环境审计在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包括环境政策评价机制、环境财务审计机制、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机制、环境合规审计等)和实现路径(包括环境规制与环境政策评价审计、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环境保护资金与环境财务审计、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责任与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社会责任履行与环境合规审计等);(3)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跨区域、多部门、分层次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重点以长江经济带及三峡库区环境治理中的责任链为主线,按照污染源头及所涉主管部门划分责任并将其固化,提出环境审计基本要点与制度框架,以跨区域、多部门、分层次环境协同联动治理为基础,以生态补偿资金投入、使用绩效为重要抓手,构建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最优的审计协同治理模式(包括审计对象协同、审计标准协同、信息披露协同、结果运用协同、监督机制协同等),促进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